当前信息:拥抱年轻人助力非遗创新 今年广府庙会很会玩
■“素馨佳人”总决赛。
40岁以下逛庙会的年轻人,比例约占半;30多个美食摊位以广府味为主,老少咸宜
“通过这次‘素馨佳人’比赛和一系列广府庙会非遗活动的体验,自己对广府文化、美在花城、中华优秀文化的认知真的长了不少知识!”新鲜出炉的“素馨佳人”得主陈芳蜜兴奋地告诉记者,这届广府庙会加入了很多年轻人的元素,传统与创新混搭,“很好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3年广府庙会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数据显示,这届广府庙会越来越带“年轻味”。据不完全统计,逛广府庙会的18岁以下的占10%,18岁-25岁的占20%,25岁-40岁的占10%,几组数字相加约占50%。
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何愿飞指出,希望借广府庙会,引导传统非遗传承人和民间艺术家,大胆将创意研发打版,探索商品生产模式,打造集传承、体验、教育和创新为一体的“非遗生态圈”,为非遗文化高质量发展赋能。
■“素馨佳人”们在体验岭南押花。
“素馨佳人”引领年轻群体传承文化
“年轻人关注与参与庙会的比例逐届增多,这让我们在年轻态上更下功夫。”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何愿飞如此说。
2月7日下午,广州越秀区首届“素馨佳人”评选活动总决赛在广府庙会主会场城隍庙忠佑广场举行。选手们化身为“素馨姑娘”,通过汉服展示、诗词诵读、舞蹈、剑术等才艺,尽显古典传统文化之美。最终,广东湛江姑娘陈芳蜜凭借一段精彩的舞蹈表演获得了冠军。旋即,她和亚军林曼钰、季军董春燕,以及其他获奖选手去逛广府非遗街区。在岭南押花体验区,素馨佳人们DlY“押”起了花书签图案,岭南押花传承人傅庆军在旁辅导:“首先要选花,选择同色系的花搭配会比较和谐,而用对比色系的花搭配会比较明亮醒目,花不可太多,搭配合理即可……”在名师指点下,姑娘们押出了一枚枚绿叶间绽放的花书签。
“举办‘素馨佳人’评选活动是以花为媒,展现东方女性的秀外慧中,引领年轻群体关注、传承传统文化。”越秀区文化馆馆长张蓉告诉新快报记者,广府庙会在保留广府民情风俗的同时,创新求变,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目光。
广府庙会美食区“抓住年轻人的胃”
广府庙会拥抱年轻人,年轻人也为广府庙会注入了新动能。
近十年一直主持广府庙会美食区的美食家庄臣,也深谙“抓住年轻人的胃”的重要性:“这次我们引入了至少100种名小吃,50%是广府美食,其他是年轻人喜欢的各类潮食。”庄臣说。
新快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今年,广府庙会美食区设置了30多个美食摊位,主题以广府味为基础,同时邀请部分大江南北的小吃和国际美食共同参展。其中不乏街坊热爱的非遗美食和老品牌聚宝乳鸽王、陈添记鱼皮、清心鸡沙田乳鸽、欢姐伦教糕等,还有适合年轻人口味的名牌店榴莲西施、网红榴莲泡芙等潮流美食。
庄臣告诉新快报记者,庙会美食区在上午长者居多,他们更偏爱传统的广府美食,到了晚上美食区则是年轻人的天地,网红潮流的小吃会更受欢迎。
■市民挑选广式红木宫灯。
【非遗故事】
岭南押花:传承人天天带货直播
2月7日,岭南押花传承人傅庆军在广府庙会里,正忙着让市民游客体验这一可追溯至唐的传统花艺。傅庆军介绍,从工序看,岭南押花艺术主要有材料选择与采集、干燥与存储、画面设计、拼贴制作、封存装潢五大步骤。“岭南押花承载着花城广州的花文化,展现岭南妇女的独特匠心。”傅庆军是广东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研究员,深耕押花30多年,对岭南押花充满自信:它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教育价值、经济价值、当代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学习押花,傅庆军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习对象设置不同的课程,比如,教小学生时,给一个花仙子的头,让学生们在上面贴花,贴件衣服。“我们也创作一些线上的课程,设置15次课的内容,配上视频课程和材料包,让远方的老师和学生也能顺利掌握。”
2022年,傅庆军让岭南押花搭上了直播卖货的快车,她在微信上开通视频直播账号,在直播中展示二十四节气和社会热点创作的押花作品等,分享动态,吸引粉丝量,同时销售了产品。
“万物皆可押。”傅庆军笑着说。据了解,其团队除了推广押花画、押花面靥、首饰盒、日历牌、书签、相片夹等各类押花产品,今年还创作了兔子的押花产品,押花盆景、飞花书灯、加湿器等。
■通草画受到不少人的关注。
通草画:通草纸托裱在冰箱贴上
“通草画本身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成果,具有创新的基因。”通草画技艺传承人苏昕,本身就是越秀区少年宫的老师,她在进行通草画讲座时,总是从通草画历史说起,它兴起于18-19世纪的广州,主要用于出口,它独特的用材和笔法充满了浓郁的岭南色彩,成为广州向西方世界展示中国历史文化的窗口。
广府庙会举办的13年来,通草画从首届庙会亮相时寂寂无名的民间艺术,到走上申遗道路,通过持续参展庙会及进校园、进社区、举办展览等方式逐渐重回市民大众的视野,现已成功申报为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港澳学生体验通草画。
今年广府庙会上,苏昕团队的通草画推出了新玩法。“我们这次推出了通草画的冰箱贴,把通草纸托裱在冰箱贴这个媒介上,画完后可以回去贴在冰箱上,随时感受广府通草画的现代新时尚、新生活体验。”
作为一种古老当时髦的画种,通草画以其历史文化和独特性,具有了其他画种所没有的学术价值,所以吸引了众多教育平台,苏昕团队走进了80所大中小学和幼儿园,将普美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通草画的艺术空间也得以拉阔与加深,教师队伍的培训和百花齐放,让高质量发展有了基础,接下来,计划开展通草画大赛,进入更多学校讲授通草画文化,成立通草画教育联盟,关爱特殊人员的培训等。
■西关打铜是广东省级非遗。
广州榄雕:榄文化致广大而尽精微
榄雕属于核雕的一种。广州榄雕是指在广州地区流传的乌榄核雕刻工艺,属立体微雕类,起于明,兴于清,秉承了岭南文化的风格特征,雕刻精细入微,形态小巧玲珑。
■广州榄雕精细入微。
“我父亲的传统榄雕作品多以仙、佛、道、龙、凤等为主题,风格比较写意,而我喜欢从历史和生活中寻找灵感,主攻写实方向。”曾宪鹏师从父亲曾昭鸿——广州榄雕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继承了父亲手艺的曾宪鹏,也是广州榄雕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富有年轻人的创新精神,他将榫卯结构与榄雕技艺结合,使其榄雕作品表达的内容更丰富,表现形式更多样。
■现场展出的榄雕等非遗产品颇受欢迎。
“我们将榄雕文化上升为更为宽广的榄文化,比如把乌榄的树叶做成香薰,把乌榄的果肉做成点心等。”曾宪鹏介绍,他希望用文创产品反哺榄雕非遗技艺的发展,让老百姓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和接触榄雕。“还可以带游客到乌榄的原产地体验采摘和加工过程,动手做乌榄美食,学习榄雕技艺。”曾宪鹏表示,除了文创,旅游也是发展榄文化的重要途径,既符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又能促进榄文化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榄雕技艺的传承模式,从传统的拜师学艺向现代的师生教育转变。”曾宪鹏介绍,他将原来入门需要三年学习的内容浓缩成十节课,课程结束后学生就能独立完成2-3个相对简单的作品。在具备一定的基本功后,学生可以根据需求深造。
曾宪鹏还在广州的十多所学校开设榄雕技艺传承班,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将榄雕技艺融入到老师群体的继续教育培训中。“我们已经培训了超过60位中小学美术老师,还编写了适应不同年龄段的教材。老师们会在各自学校开设相应的课程。”曾宪鹏说。
广彩:学生作品非遗创新大赛获奖
广州彩瓷又称织金彩瓷,简称广彩,是在白瓷胎面满绘色彩斑斓的图案烧烘而成,约有2000多个花色品种,其烧制技艺已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结合流行的元素,跟日常生活接轨,不断创造出有创意、有新意的作品,相信一定可以实现广彩瓷的高质量发展。”许恩福是广彩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其作品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吸收其他瓷种的艺术精华,既保留广彩的传统风格又兼具新的表现形式。
“我有很多学生已经将广彩瓷做成了自己的事业。”许恩福说,他的女儿和学生们与时俱进,利用抖音、小红书、西瓜视频等互联网平台广泛传播广彩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他们还在番禺区沙湾古镇建设了广彩传承基地,线上线下齐发力。
“现在我们帮助学校老师学习广彩瓷技艺,然后老师们再教给学校的学生,这样传播力度更加广。”许恩福的女儿许珺茹介绍,她和爸爸从2006年就开始做广彩瓷进校园工作,陆续出版了一批面向中小学生和职业教育的广彩瓷技艺教材。“我们广彩瓷不断融合传统风格与现代元素,非常有生命力,一代代人就是这样传承下去的。”许珺茹表示。
“《丰收》这个作品,我使用了广彩的墨彩描金技法,当时想做一个跟秋天有关的题材,而上面这些可爱的南瓜和昆虫就寓意丰收……”温兆琦今年26岁,跟随许恩福学习广彩技艺已经4年,去年她的作品在广东省非遗创新大赛获奖。据介绍,墨彩描金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技法,现在很少人用,而温兆琦将这种传统技法用于现代流行画风,颇具创意。
■张文(右)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创作与传播公仔纸文化。
公仔纸游戏:南粤先贤入画
这几天,外号“公仔文”的广州公仔纸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张文,正在广府庙会梦幻市集主持“南粤先贤公仔纸大赛”,让赵佗、苏东坡等公仔纸“拍”出声音和影响。“公仔文”说,传统公仔纸的图案大多是三国的刘关张,水浒传人物等,他加入了南粤先贤、羊城百花、广州民俗和地标等内容,直接推广广府文化,老广感到亲切,游客也眼前一亮,将它作为广州手信买回去。
“公仔文”介绍,公仔纸游戏最经典的玩法有三种:拍公仔纸、局公仔纸与推公仔纸,每种均趣味无穷、饱含深意,除此以外还有弹公仔纸,飞公仔纸,扑克10点半赢公仔纸等多种形式。据了解,公仔纸是清末民初起源于以广州为核心的省港澳地区的一种儿童游戏文化,直至上世纪70、80年代,公仔纸文化迎来巅峰期。
“我现在手掌有些疼,不停地拍拍拍进行展示与讲解,让更多来逛庙会的朋友了解公仔纸的玩法。”张文被拍得通红的手掌传递着热量,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创作与传播公仔纸文化,不停地以市集和进校园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广泛传授技艺。啪啪声也吸引了不少人围观与参战,记者看到有位婆婆买了三大板公仔纸,说是要送给顽童一样的女婿。
■公仔纸上的南粤先贤56人。
志愿者李易是文化达人,广府庙会期间,他都在这里“蹲点”,鬼点子多多的他正在设计一套“一拍便知”的科幻公仔纸,以及给情侣和夫妻玩的“一拍即合”公仔纸。
“别小看公仔纸这小游戏,它有大乾坤;也别认为荒于嬉,有内涵的游戏能寓教于乐。”张文今年最大的心愿是办一次公仔纸精品展,他收藏与创作了数百款公仔纸作品。“也希望能进驻一间小学,开设工作室,常态化地推广公仔纸文化。”
■市民现场感受岭南古琴艺术的魅力。
广府庙会如何创新如何发展?
1 年轻的非遗玩家们正守正出新、守正出彩
在广府庙会非遗展区,活跃着两位年轻的非遗玩家,一位叫王大欣,另一位叫苏英敏。
王大欣是《老广新游》团队总策划、主笔,他创作了不少广府文化相关书籍,内容涵盖广府人文民俗历史地理等,用清新活泼的画面表现广府文化的点滴,以时尚化的方式来传播广府文化,关注潜藏在非遗里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态度。
王大欣告诉记者,以生动、形象、有趣的绘本方式推广非遗项目受到全龄人士的欢迎,而历史文化深厚的非遗项目更是故事书的好题材,让读者穿越其间乐在其中。
苏英敏是“非三代”,是打铜工艺非遗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苏广伟的儿子,他承续父亲衣钵,为西关打铜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苏英敏今届广府庙会除了与父亲在非遗区共同主持打铜项目,还另辟蹊径,与鸳鸯王奶茶在美食区开设铜器咖啡奶茶档口,以铜煲、铜壶、铜杯等煮茶,别有一番风味,也吸足了眼球,年轻粉丝十分青睐。苏英敏说:“与老一辈非遗人埋头苦干相比,我们多了巧干,这是一个创融、分享的年代,与高人、好品牌合作,是好选择。”年轻的非遗玩家们正守正出新、守正出彩。
2 “非遗已经不是小小鸟,它可以飞得更高”
“非遗已经不是小小鸟,它可以飞得更高。”广州市社科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梁凤莲表示,非遗事业已走过20年,非遗项目的推广是广府庙会的重头戏,也走过了13个年头,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团队和经验,奠定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我们要以文化自信和工匠精神,去打造广府庙会非遗项目,致广大而尽精微。”梁凤莲认为,返本还新、守正出彩,非遗从生活中来,要让它回到生活中去,跟现代审美趣味和大众认同衔接起来。比如通草画,从纸上的绘画,变成大家喜闻乐见的冰箱贴,就是一种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样本。
3 广府庙会非遗项目形成“创新增高”体系
越秀区政协委员何愿飞表示,广府庙会非遗项目要形成“创新增高”的体系:一是传承人和传承教育模式要创新,要有标准但又不拘一格地培养各类年轻的非遗文化人才;二是产品要创新,尤其要适合年轻人的审美情趣;三是文旅商模式要创新,挖掘文化魅力的同时,拓展体验活动方式,推销文创卖点;四是紧抓年轻态的消费群。何愿飞认为,广府庙会非遗活动要高质量发展,关键是八个字:文旅融合,以人为本。
■策划:张小奋 ■统筹:新快报记者 邓毅富 ■撰文:新快报记者 邓毅富 左百村 李超朝 ■摄影:新快报记者 林里
审发:黄越尧 编辑:曾贵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