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变异株EG.5出现对我们影响如何?

美国一周近万人住院,在英国成为第二常见毒株

近日,中国疾控预防控制中心公布了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况。在过去的7月,全国发热门诊诊疗量以及新冠重症病例数都呈波动下降趋势。

不过,近期新冠病毒变异毒株EG.5正在美国等国快速传播,感染病例也在全球多地呈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8月9日将其列为“受关注变体”。


(资料图)

新变异株有更强的致病性吗?会在我国引发新一轮疫情吗?如何预防?

世卫组织将EG.5列为需留意的新冠变异株。来源:联合国网站

世卫组织将其升级为“受关注变体”

据美国疾控中心最新估计,新冠病毒奥密克戎亚变体EG.5已成为美国最主要的毒株。在全国范围内,EG.5约占该国新病例的17%,而另一个最常见的毒株XBB.1.16占病例的16%。

EG.5由XBB.1.9.2菌株突变而来,从4月份起就已经在美国流行。据美国联邦卫生机构称,美国各地的新冠肺炎住院人数不断增加,最近一周住院人数增加了12.5%,达到9056人。

与此同时,根据英国卫生安全局的数据,在英国,EG.5.1变异株占病例的14.55%,使其成为第二常见的毒株。

8月9日,由于EG.5在全球的稳定增长,世界卫生组织将其从不太令人担忧的“受监测变体”类别升级为“受关注变体”。根据世界卫生组织8月3日的情况报告,到目前为止,在45个国家发现的EG.5病例报告,从6月中旬到7月中旬几乎增加了一倍。

目前的疫苗和药物仍对变异株有效

不过,世卫组织同时表示,与近期流行的其他新冠毒株,尤其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相比,尚无证据表明EG.5对公众健康构成更大威胁。

美国专家表示,在临床上,EG.5并没有引起与之前的毒株不同或更严重的症状。

美国疾控中心也认为,EG.5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新冠病毒出现了重大突变。美国疾控中心主任曼迪·科恩说,目前的疫苗和药物仍对变异株有效,而且可以通过检测发现这些毒株的存在。

还有观点认为,EG.5之所以影响有限,与人们此前通过自然感染和接种疫苗所建立起的免疫水平有关。

“与XBB系列中的先例相比,EG.5基本上具有更多的免疫逃逸功能。”斯克里普斯转化研究所的心脏病专家埃里克·托波尔博士说,“这就是它在世界各地都有立足之地的原因。”

流行病学家指出,创纪录的高温,促使更多人在室内使用空调,而这有助于病毒传播。专家表示,除非有证据表明EG.5或其亚系正在导致更严重的疾病,否则公共卫生官员的建议和指导仍然和之前相同,包括让人们评估风险承受能力、保持警惕并及时了解最新的疫苗接种情况。

专家说法

我国尚无需担心新一轮疫情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初步风险评估报告显示,新冠变异株EG.5及其亚谱系列在美洲、欧洲及西太平洋地区的新冠变异株中增长最快,被列为“受关注变体”,不过,初步评估,其风险级别仍为“低”级别。

“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变异株EG.5仍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家族的一员,其对人的毒力没有增强,但免疫逃逸和感染细胞的能力更强,因此其传播范围相对较大。”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表示,总体来看,变异株EG.5造成的危害在可控的范围内,我国尚不需要担心EG.5可能带来的新一轮疫情影响。

“从世界卫生组织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数据看,与过去三年发现的新冠毒株相比,目前暂无证据表明新冠变异株EG.5有更强的致病性,公众无须过度担心。”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胡国清表示,地方疾控中心只需按国家卫健委的要求开展工作即可,国家层面需要密切关注该变异株的发展态势。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从全球来看,EG.5相较于其他流行的变异株有着显著的增长优势,其感染占比从6月19日到25日这一周的7.6%增至7月17日到23日这一周的17.5%。同一时期,EG.5在中国的流行率从24.7%上升至45%,在美国与韩国也分别达到了12.8%和19.3%。

南方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及应急管理学院流行病学教授魏晟介绍,我国现阶段已经建立了多个监测系统来检测新冠病毒变异株在人群中的流行情况,例如我们从哨点医院收治的病例采样进行病毒测序来监测变异株的状况,通过医院报告的病例来了解新冠病毒的致病性,也可以通过污水病毒监测等工作收集病毒在人群中流行的信息,并评估其影响。从现有的数据来看,新的变异株的致病性并没有造成显著的影响,因此个人层面除了日常的注重个人卫生习惯外,无需过度担心。

赵卫表示,我国公共卫生机构仍需要持续开展新冠症状监测,尤其是观察统计变异株EG.5感染者的症状。一旦发现重症率和病死率上升,或伴有新的临床症状,应及时提升防控级别,尽可能在早期降低变异株的传播和扩散水平。官方应对公共卫生机构的监测结果中的重大变化组织研判,及时通报。个人尚无需担心变异株EG.5的影响,可以适当关注官方通报。

综合来源:广东卫生在线、央广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