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儿童上学路如何更安全?广州出台儿童友好社区规划指引
新快报讯近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编制了《广州市儿童友好社区规划指引》(以下简称《规划指引》),提出“服务设施-活动场地-出行路径-社区治理”四方面儿童友好社区规划建设指引,涵盖了空间环境提升和社会环境治理两方面内容,为广州市建设儿童友好社区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和指引。
新快报记者以《规划指引》所提出的出行路径为切口,兵分多路走访越秀、番禺、天河、黄埔等四区多所幼儿园、小学。围绕儿童上下学路径的安全性、趣味性等维度出发,探讨一条儿童友好的上学路应该怎样建?
祈福新邨晋福路上,家长骑车接孩子放学时大人小孩都没戴头盔。
【资料图】
●上学路
行人专用道需完善 学生和车辆同路混行
在儿童出行路径方面,《规划指引》鼓励社区以学校为中心,依托现有道路空间,设置儿童专用步行通道或有防护设施的人行道,打造安全连续的儿童通学路径。结合道路实际条件,在幼儿园、儿童之家、社区公园等儿童主要活动场所周边,通过减速缓冲带、道路窄化、路口抬高、人行横道抬高等稳静化措施降低车速。对儿童活动高频区域周边道路空间进行地面彩绘、路径标识等适儿化改造。
其实,在今年5月中旬,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就公布了《广州慢行空间融合提升及特色示范研究》(以下简称《提升研究》),其中提到要打造包括儿童友好示范区在内的8类示范区,实现全龄友好慢行交通。在儿童友好的慢行示范区打造方面,《提升研究》提出在路口增加儿童过街提示标志牌、警示灯、限速牌、彩色斑马线等保障儿童过街安全,同时通过挖掘学校周边用地潜力、错时设置道路临时停车区域、接送区域等满足接送的需求。
实施结果如何?6月6日,新快报记者走访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的祈福新邨学校附近。为方便学生上下学,祈福新邨学校附近设有邨巴接驳点。不过,家长朱先生称,邨巴带来便利,但有安全隐患。“接站点没有站台,只有一段小栏杆,放学后小孩在马路上打闹,一来车又蜂拥而上,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正说着,只见一名没有家长看管的小孩“挂”在道路护栏上荡秋千,完全忽视护栏上注明“为了您的安全,请勿攀爬栏杆”的温馨提示。
新快报记者观察发现,该学校门口两边的道路较为宽敞,但除了行人和电动自行车,机动车也会在该道路上通行,步行回家的学生时时需避让。朱先生表示,这里经常发生“人在前面走,车在后面追”的现象。
在祈福新邨幼儿园和毓秀小学附近的一段坡道,新快报记者并没有发现交通减速标识。通过观察,记者发现沿途许多车辆遇见过往儿童不让行,有三三两两的孩子选择结伴同行,也有牵着孩子手的家长左顾右盼,还有脚踩平衡车自信地穿过马路的“追风少年”,他们与机动车、非机动车在大马路上交错往来,导致孩子过马路时常常“危险重重”。
而在走访广州市黄埔区的怡园小学时,记者发现该小学周边四通八达,为了给学生提供较为安全的通学路,其中一条通向学校正门的双向单车道上专门设置有一条50米左右护栏作为隔离带,方便步行的学生经此进入学校。在学生上下学的高峰时段,这条单车道上设有“上下学期间禁止货车通行”等标识,形成较为封闭的空间供家长等候接送孩子。
祈福新邨鸿福路道路两侧的人行道仅用石墩与马路隔断,且路面较为狭窄,有市民表示既不方便也不安全。
●等候区
接送等候区域面积小 上下学高峰容易拥堵
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学校外围空地较为狭小,不能满足大量家长原地等候的需求,在上下学高峰时段往往会造成拥堵。6月8日,新快报记者来到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的员村小学(三横路校区),只见刚下过雨的地面湿滑,天上也有零星小雨落下。现场已有十多位家长在门口等着接娃,学校门前的空地较窄,家长多分布在校门前或马路对面的人行道上等待。校门外的路段有设置黄色网状线、减速带,偶尔有机动车经过时减速通过。家长陈大哥称:“这里安保挺好的,大家速度也比较慢,总体来说还是安全的,可以放心。”记者还走访了同在天河区的天河六运幼儿园和体育西路小学,有家长提到,学校加强了安保,附近有个派出所,所以不太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忙碌时候会让孩子自己走几步回家。
在广州市越秀区,新快报记者走访5所幼儿园及小学,分别为东堤幼儿园、新星中英文艺术幼儿园、启智学校、红火炬小学、清水濠小学,以上学校出入口地段均设置了相关的慢行交通标识。有学校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处出入车辆、儿童较集中,容易发生交通拥堵现象,设置网状线目的是禁止随意停车,保证学生上下学正常通行。”在越秀区新星中英文艺术幼儿园,记者发现,该幼儿园位于锦翠苑社区内,布局紧促,唯一一条通行的道路也较为狭长。值得一提的是,沿着幼儿园与小区外围设置了一条宽约1米、长约300米的明黄色护童路径。同时幼儿园紧邻停车场,非机动车、机动车与行人并行,市民李阿姨表示:“护童路径设了也是摆设。”记者沿着护童路径走到尽头,发现出口即是马路,抬头一看是禁止停车标识,但仍能见到车辆往来停靠。
●出行险
家长开电动车接送孩子 一方不戴头盔是常态
去年,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组织出版了《中国儿童交通安全蓝皮书系列》,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步行、乘坐私家车和乘坐电动自行车是小学生最主要的出行方式,其中步行的占比最高。报告同样分析了小学生出行的风险特征,指出步行和乘坐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伤害比例最为突出。
新快报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作为家长接送孩子较为频繁使用的交通工具——电动车,安全问题同样值得深入关注。在广中路小学(越华校区)放学时段,记者观察发现,有不少家长在门口等候,文女士就是其中一员,她骑着电动车,在门口等了10分钟左右便接到自己的小孩。当被问及接送孩子沿路是否安全便利时,她说:“非常安全,这里车少,电动车开10分钟左右就能接送孩子,挺方便的。”记者观察发现,该道路没有机动车出入,出行节奏较为缓慢。不过,记者也留意到,有部分利用电动车出行的家庭,大人小孩之中有一方或者双方没有佩戴安全头盔。
在越秀区仓边路某小学,家长接送孩子选择的交通工具多样。一名女家长骑着电动车,电动车是前后均有座位的款式,孩子坐在家长的座位前面,两人均有佩戴头盔。一名男家长背着孩子的小书包,左手拎着便当盒和挂着长雨伞,右手拉着一辆儿童款式的滑板车,孩子双脚站立在滑板车上,由家长拉着前行。也有家长开了一辆共享单车,尝试了几个动作后,最终让孩子蹲坐在座位前的支架上。
6月7日8时许,新快报记者在广州市黄埔区怡园小学南校区的一个路口蹲守发现,5分钟内共有50位家长驾驶电动自行车送孩子上学,其中只有14位坐在后座的孩子佩戴了头盔,有部分家长自己佩戴了头盔却没有给孩子佩戴。
两名学生在红火炬小学东校区门口前的人行道上经过。
“趣味上学路”长成什么模样?
彩绘、绿植、科普长廊要啥有啥
《提升研究》还指出,可通过打造有趣的街道空间,即在通学路径上增加彩色铺装、图案等为学生提供趣味上学路。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部分幼儿园、小学周边道路会进行地面彩绘、设置科普长廊等适儿化改造。
走进越秀区白云街道筑南社区门口,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天蓝色斑马线,地面还形象地画着两只卡通斑马,门口栏杆处写着“儿童友好社区”字样。沿着地面彩绘走进社区内部可以发现,内部设有许多游乐设施,比如传声筒、互动翻转墙、跷跷板、单双杠、益智玩具等健身娱乐器材。此时陈奶奶正带着孙儿在学校门口玩耍。“这些娱乐设施体验感很好,孩子经常吵着要来玩。”陈奶奶说。记者还注意到,社区内地面用橙色颜料标注出两行大字——“注意儿童,减速慢行”,除此之外蓝色颜料勾勒的跳房子和跳远标线也极具趣味性。
社区内部设有许多游乐设施,例如传声筒,互动翻转墙,跷跷板,单双杠,益智玩具等健身娱乐器材。
启智学校就位于该社区内部,校园外侧还预留了足够空间供家长与儿童“舒适”通行,写着“家长接送区,请勿占用”的醒目黄色标签张贴在墙壁中央,地面五颜六色的“间隔一米”标识时刻提醒过往行人要保持距离。四处可见的绿植盆栽、颜色鲜艳的画报板报、具有教育意义的科普玩具以及贴心醒目的小贴士都给王小姐留下很深的印象。“这是我第一次过来,我觉得校外环境非常有‘氛围感’,别说孩子,我也很喜欢这里。”王小姐说。
广九五马路处的新星中英文艺术幼儿园门前设置了一条宽约1米、长度约300米的明黄色护童路径。
而位于黄埔区的荔园小学,校门口被砌成城堡的形状,学生出入校门口还会路过一道彩色的拱门,校门口正对着一个“口袋”公园,平时周边的居民都会在这个公园内游玩休憩,到了放学时间,大部分家长也会在公园里等候接送孩子。而怡园小学北校区同样是开门见“园”,该小学校门口附近于去年新建设了一个“口袋”公园,近150米的公园道路是学生上下学的必经之路,口袋公园虽小,五脏俱全,公园内绿化面积很大,园内设有供休憩用的长凳,更有深受小朋友欢迎的秋千、单杠等健身设施。
老人家带着小朋友在儿童友好社区内玩耍。
但为儿童打造富有趣味性的慢行空间的同时,设施的维护同样值得关注。比如记者在位于东堤二马路的东堤幼儿园旁的科普画廊上见到,原本应张贴科普海报的位置已被某品牌的风油精广告所占据。
小朋友在社区内吊在单杠上玩。
【声音】
广州市政协委员郑子殷:新建学校要考虑建设接送暂停点
“广州的家长习惯接送孩子,上学路段的学生上学和放学期间,人多车多,造成交通拥堵已经是常态。”广州市政协委员郑子殷长期关注未成年人保护问题,他认为,打造安全、有趣味的通学路径是缓解通学出行时段交通拥堵、培养儿童交通安全意识的有效途径。
针对学校周边的拥堵问题,郑子殷认为最重要的是在上学和放学时段进行疏导和慢行。郑子殷表示:“人多路窄,只能通过有效疏导才能缓解拥堵,实际上学校路段都有限速30公里的设置,但是通常机动车以及电动自行车基本上不遵守。我认为全天限速30公里是不合理的,应该将限速时段设置在上下学时段,同时通过警告、处罚措施,使驾驶者形成肌肉记忆,真正做到按时段慢行,才能保障安全。”
他同时指出,广州数量庞大的电动单车、共享单车横冲直撞,违规违法现象非常严重,不少家长没有按照交规搭乘孩子,搭乘两个或者多个的屡见不鲜,建议交警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否则难以解决问题。“而且大部分学校没有合适的停车点让接送的家长暂停,建议新建学校一定要优先考虑接送的暂停点,交警部门与教育局是否针对已建学校探讨开放学校的道路退缩位置,或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开放校门部分校内位置,以缓解高峰接送车流造成的拥堵现状。”郑子殷说。
广州市政协委员邓兆萍:家长孩子都要养成良好出行习惯
广州市政协委员邓兆萍则认为,提高各方的交通安全意识必不可少。邓兆萍建议,学校方面需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制订应急预案便于及时妥善处理突发情况。家长平时要重视对孩子交通规则意识的培养,和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出行习惯。其次是完善上学路段的设备设施,如加装监控摄像头、设置隔离带和警示标语、增设街边座椅等。最后是协调家长、学校、社区警力、志愿者等社会各界力量,在儿童上学路段增设管护人员,引导和保障孩子们的出行安全。
为增加儿童通学路径的趣味性,她同时建议,通过设置各种标志、标线和游戏元素等丰富路段设计,如设置行人穿梭线、马路障碍物绕过线等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习交通常识和规则。同时在学校周边和上学路线沿途设置文化教育设施,如标语墙、壁画、雕塑、垃圾分类桶等。这些设施可以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加文化知识,同时也起到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
统筹:新快报记者 麦婉诗
采写:新快报记者 毛毛雨 陈慕媛 麦婉诗
摄影:新快报记者 郭思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