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短讯!那些年,你追的经典书籍登上荧屏了吗?严肃文学,让“读屏”也快乐

新快报讯近年来,严肃文学影视化逐渐回暖,严肃文学重新成为“香饽饽”,改编自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彦同名小说的《装台》、改编自人民文学奖得主畀愚的同名小说的《叛逆者》、改编自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得主余耕的《如果没有明天》的《我是余欢水》、改编自梁晓声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同名小说的《人世间》、改编自路遥经典文学作品《人生》的电视剧《人生之路》、改编自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陈忠实同名小说的《白鹿原》、改编自路遥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同名小说的《平凡的世界》……对于这些经典作品的改编,尽管观众对此有赞有弹,不过总体来说,还是认可居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回看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严肃文学影视化曾经很是辉煌,鲁迅的《阿Q正传》《祥林嫂》《祝福》,老舍的《四世同堂》《骆驼祥子》,钱钟书的《围城》,苏童的《妻妾成群》,余华的《活着》,莫言的《红高粱》,梁晓声的《年轮》、茅盾的《子夜》……这些经典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或者电视剧后,一经面世,均引发观看热潮,成为影视作品的经典之作。文学经典和优质影视作品也形成一场双向奔赴,既彰显了优秀文学作品的精神力量,也为影视作品实现“内容为王”提供了支撑。

进入2000年,严肃文学影视化的作品渐渐减少,网络文学作品占据上风。及至今天,网络文学作品影视化依然占有优势,据4月举行的2023年全国网络文学工作会议发布的《2022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显示,2022年,全年播放量前10的国产剧中,网络文学改编剧占7部。不过,随着爆款剧集《人世间》等叫好又叫座的严肃文学影视化内容的出现,严肃文学在影视市场上再度回暖,有望重回早年的“春日盛宴”。

人世间》

严肃文学影视化的标杆之作

电视剧《人世间》于去年1月在央视开播,剧集改编自作家梁晓声的115万字的当代现实题材巨著《人世间》,这部作品被誉为“50年中国百姓生活史”,原著分为上中下三卷,以北方某省会城市一个平民区为背景,以一位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轨迹为线索,围绕春节欢宴、家庭聚会、重大事件布局全篇,刻画了十几位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人生,从20世纪70年代写到改革开放后的21世纪,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小说于2017年12月首次出版,2019年8月16日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据央视总台数据显示,电视剧《人世间》播出后,收视便一骑绝尘,创央视五年平均收视新高,超3亿人加入追剧热潮,即便是冬奥会也没能分去它的热度,堪称2022年开年第一爆剧。之后,该剧二轮、三轮在各大卫视播出,收视依旧高居不下,足以证实其受欢迎程度。此外,随着电视剧的播出,原著小说再次登上各大图书销售平台的畅销版前列。业内外也一致认为,电视剧《人世间》收视、口碑、热度齐飞,是优秀文学作品被改编的典范。

但凡小说作品特别是经典严肃文学作品影视化,外界总是有很多不认同的声音,而最为人诟病的莫过于“二流的再创作毁原著”。据悉,对于《人世间》的影视化,原著作者梁晓声一开始是反对的,“《人世间》其实是没有故事的,从一起手,我就已经决定了,它可能是不能搞成电视剧的一部书,因此我也就绝然地,没朝这方面来想。”随后,几经导演李路等创作团队沟通,便有了这部同名电视剧《人世间》。剧集的成功,有诸多因素,包括编剧王海鸰给予的好的改编,雷佳音、辛柏青、宋佳、殷桃、丁勇岱、萨日娜、宋春丽等一帮好演员的到位演绎,使之从纸面爆款成为荧屏爆款。当然,也不是说《人世间》这次的影视化就是“完美”的,也有观众持不同的声音,诸如节奏有点慢,前面看哭了后面情节有些狗血等,但是瑕不掩瑜,《人世间》堪称是近年来严肃文学影视化最成功的。

其实,早在《人世间》之间,梁晓声的其他两部作品《今夜有暴风雪》以及《年轮》也已影视化,前者改编成同名电影,陈道明、于莉主演;后者改编成同名电视剧,张世会、王凤滨、王志刚、孙少博、王丽波主演,这个讲述几个知青聚散离合的故事,播出后引发强烈反响,被赞是“看哭一代人的经典电视剧”,该剧还获1995年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长篇连续剧。很多观众看完《人世间》不过瘾,继续重温这句经典老剧《年轮》。

值得一提的是,梁晓声的最新作品、讲述四代人的家国情怀的《父父子子》,也即将影视化,由导演李路再次操刀。对于这部作品,梁晓声说,《父父子子》比《人世间》的格局要大一些。历史的厚重感,也比《人世间》更有分量。文中历经半个多世纪,运用多视角叙述将读者拉回到一个个历史现场。

《人生之路》

为什么不可以按照原著去拍?

年代剧《人生之路》刚于今年4月下旬在央视收官,剧集改编自作家路遥的成名作《人生》,这是路遥1982年发表的一部中篇小说,发表即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并于2018年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同时它也奠定了路遥在当代文学史的地位。毋庸置疑,这部中篇小说问世后反响非常热烈,第四代导演吴天明随即于1985年将其拍成同名电影《人生》,路遥亲自担任编剧,当时的人气小生和花旦周里京、吴玉芳主演男女主角高加林和刘巧珍。影片上映后,观众给予超高评价,并获第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当年的百花奖观看现场,一万两千名师生冒雨观看完毕,影片魅力可见一斑。此外,在2014年,导演杨阳也将之拍成同名电视剧《人生》,王雨、缪婷茹等主演,反响还可以,被认为是“弥补了小说的遗憾,扩编得不错”,但最终也没有出圈,此番的改编可谓不功不过。

因此,当路遥小说《人生》再次改编为电视剧《人生之路》,从筹拍到开播,便赚足了眼球。再加上阎建钢执导,陈晓、李沁、张嘉倪、林永健这个主演阵容,观众对这部剧作的期望值可谓挺高的。相比于小说《人生》对理想追求和现实悲剧的刻画,以及对现实社会和人性的反思,电视剧《人生之路》选取了小说部分内容,并进行了多角度的扩容,以陕北和上海两条线并行叙事,冒名顶替高加林的高双星在上海求学的故事,与在陕北小村里当民办教师的高加林的成长叙事,一个乡土世界,一个“外面的世界”,对照着不同的人物命运走向。不少观众认为,客观来说,《人生之路》创作团队对于这部作品的改编是有创新意识的,特别是进行了时代和主题嫁接,改变了原著中过于沉重苦涩的情节,人物性格方面也作了一定的调整,演员们的表演也是无可挑剔的。不过,这次的创新和改编,却也让部分观众不满意,他们认为,“原著之所以经典,就是真实。为什么不可以按照原著去拍?”有部分观众更认为,电视剧《人生之路》对原著小说进行了“魔改”,没有了原本的味道,所以让人失望。

除了《人生》,路遥1988年完成、1991年获茅盾文学奖的百万字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也曾多次影视化。先是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将之拍成14集的同名电视剧,并于1990年在央视播出。外界认为,尽管剧集拍得粗糙简单,但却朴实真纯,还原了20世纪80年代的泥土味。时至2015年,导演毛卫宁再次以此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王雷、佟丽娅、袁弘、李小萌等主演,该剧表现了小说95%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只对一些个别情节和人物做了删减调整和合并,并且丰富了哥哥孙少安的戏,其他方面的改动并不多。因此获得外界甚高评价,认为该剧是一部专属普通人的奋斗史诗,故事讲得不错,平淡中有一种悲凉的感伤和坚强的力量。这部电视剧也连获多个奖项,包括第30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现实题材优秀电视剧大奖”、第28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最喜爱的电视剧男演员奖”、第21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中国电视剧提名奖”。

纵观路遥这两部经典作品的影视化之路,是否“遵照原著”似乎是更多观众关注的焦点,不过相比于百万巨著《平凡的世界》可以“照板煮碗”,十三万字的中篇小说《人生》要拍成电视剧,肯定得“扩容”和创新,至于如何才能保持原汁原味又兼备时代意义,这是一个挑战。

回响》

没有回响,谁来背锅?

《回响》于今年3月在视频网站播出,这是继《北辙南辕》后,冯小刚拍的第二部网剧。这部剧作改编自作家东西的同名长篇小说《回响》,这部发表于2021年的作品,曾入选人文社“年度20大好书”、2021年度“中国好书”、2021年度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奖以及第五届施耐庵文学奖。原著最有名的是双线叙事结构,通过“推理+心理”的书写方式,表现一种“镜中人”的存在,借由一场强奸案演化为凶杀案,从凶杀案而引发了一场对心灵奥秘的侦查。

单把12集的短剧《回响》的台前幕后主创晒出来,是有足够吸引力的:冯小刚执导,东西亲自改编,宋佳、王阳、包贝尔、吴优、朱雨辰主演,还有董洁、啜妮、张国立、徐帆、张嘉益、黄轩加盟客串。不过,由于之前冯小刚试水的第一部网剧《北辙南辕》惨遭滑铁卢,观众对《回响》的期待值稍微降低了一些。岂料,还是没等来“意外的惊喜”,《回响》只比《北辙南辕》好那么一点点,最终《回响》的口碑也仅仅徘徊在及格线边缘。其实,单论镜头质感或者演员表演,《回响》都是上乘的话,不过观众就是看不下去,除了播出一开始有声音,后面慢慢地没有“回响”了。

关于《回响》没有“回响”,无论是普通观众还是业内人士,大家的意见出奇一致。那就是,这部剧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著的精髓,但是这也成了改编的窠臼,造成情感线和案件线分裂——剧中,感情线是标准的家庭伦理剧,台词文艺、语言幽默,具有冯小刚的电影风格。但是充满悬疑元素的案件线被加入了大量空镜、对话和情绪留白,让节奏非常缓慢,缺乏悬疑感。其中,文艺腔的台词最被观众批评,“‘她对于我来说,就只是每月十五手机响的那一声叮咚’,请问,谁家房东文艺到如斯地步?”“‘我知道他没睡着,他也知道我知道他没睡着,我知道他知道我知道他没睡着,但他还是假装睡着了。’这些台词是想绕死我吗?我是不介意带脑子看剧,但是一句台词都要我如此费脑,就真是受不了。”乃至有观众如此评价,“《回响》这部剧吧,材料都很好,烹饪方式给耽误了。”

《龙城》

“读屏”不行?还是“读书”吧

电视剧《龙城》前几天刚刚在央视收官,这部剧同样改编自文学作品,新生代作家笛安的代表作“龙城三部曲”《西决》《东霓》和《南音》,2008年《西决》连载发表时,以严肃文学之姿打入青春阅读市场,获得年轻读者群的空前追捧,引发国内文学界密切关注和强烈反响,由此引发的“严肃文学的复兴”一度成为当年最热门话题。连作家苏童都表扬,称其把一部与“好看”无关的小说写得如此“好看”。

“龙城三部曲”曾是不少90后的课余读物,囊括无数销售排行榜和商业榜单的显赫位置。因此,其影视化的热度也不小。加之马伊琍、白宇等主演阵容的加持,外界对电视剧《龙城》的期待值还是蛮高的。不过,大约应了那句“期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龙城》在央视首播以及其他卫视二轮播出,反响可以说是“没啥水花”,外界口碑评价也是刚刚过及格线。不少没有看过小说的观众甚至表示,这部电视剧剧情过于狗血,乃至让人觉得非常“凌乱”。此外,几位主演的演技是没问题的,不过,相比小说,剧版全员老十岁,以及人物造型均备受非议,特别是为了让47岁的马伊琍贴近原著中26岁的“明艳美人”郑东霓,齐刘海大波浪、红皮衣、黑皮裤再加上红框墨镜,这个“装嫩”的造型让很多书粉直呼不适,“我的整个高中都在看龙城三部曲,以为电视剧会将小说还原得很美好,能有口好饭吃。结果,多年以后,马伊琍的刘海把我活活呛死了。”“曾经,我想,只要有人能拍这部剧,有那么几个瞬间是对的也就够了,可是,真的不止差了那么一点点。”乃至有网友感叹,二流的创作真的会把原著毁掉,“读屏”不行,还是“读书”吧。

还有一批严肃文学改编影视化在路上

纵观央视、各大卫视以及各大视频平台今年公布的内容片单,除了上半年播出的《人生之路》《龙城》《回响》等严肃文学改编的剧作之外,梁晓声、王蒙、莫言、余华、阿来……众多文学大家的作品将纷纷影视化,目前或已制作完成等待播出,或已提上拍摄日程。从目前公开的消息可看到,观众们即将看到一堆优秀文学作品改编的剧作,包括《繁花》《熟年》《北上》《丰乳肥臀》《尘埃落定》《文城》《这边风景》《城中之城》等等。

繁花》

有望于今年9月播出的电视剧《繁花》,是目前热度最高的剧作之一。该剧改编自作家金宇澄的同名长篇小说《繁花》,故事始于20世纪60年代,终于20世纪90年代,重点展现这两个特殊历史时期上海人的生存状况。原著小说获2012年中国小说排行榜长篇小说第一名,首届鲁迅文化奖年度小说奖等。剧版的主创阵容也是话题十足,王家卫担任总导演、监制,胡歌、马伊琍、唐嫣、辛芷蕾等主演,目前该剧已经杀青待播中,不过从2020年筹拍至今快要播出,剧组曝光的物料和剧情内容都甚少,保持一如既往的王家卫风格。

熟年》

家庭题材的电视剧《熟年》也出现在多个平台的2023年待播片单中,该剧改编自作家伊北的代表作,主创也可圈可点,刘新执导,郝蕾、王鸥、唐艺昕、宋丹丹、刘奕君、张国强、曹翠芬等主演,“浮世绘”式打开中国式家庭的温情与悲喜。

《城中之城》

根据鲁迅文学奖得主滕肖澜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城中之城》目前正热拍中,剧集以金融行业为背景,全景式展现金融百态,于和伟、白宇帆变身师徒,在光怪陆离的金融森林中“相爱相杀”。值得一提的是,该剧导演是曾操刀过《心居》《蜗居》《双面胶》等大热剧的导演滕华涛,他表示,希望《城中之城》呈现的是一幅真实的、有温度的、有深度的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画卷。

北上》

电视剧《北上》也已于去年底举办了启动仪式,该剧改编自作家徐则臣的同名小说,原著是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几位少男少女的成长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几个年轻人彼此之间的友情、生活以及爱情的故事,整部剧充满了对人生和生活,包括人情世故的思考。姚晓峰执导,演员阵容暂未对外公布。

文城》

余华作品是被改编为电影最为成功的典范之一,《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反响不俗,特别是张艺谋执导,葛优、巩俐主演的《活着》看哭了多少人,同时也获奖无数。余华的另一部作品《文城》也已于2021年宣布影视化,并已发布概念海报,目前进展详情未知。

原著是一部特别催情的小说,它见证了一个读者曾无比熟悉的余华的回归——采用底层视角、关注普通人“活着”的状态,故事讲述了在清末民初的动荡年代,北方青年林祥福与南来女子纪小美相遇、相爱,但小美在生下一女儿后突然离开,再无音讯,林祥福背着女儿一路南下,寻找妻子小美所在的“文城”。该作品先后入选2021年度长篇小说五佳作品、“2021年度十大文学好书”之一、第五届施耐庵文学奖等。

这边风景》

王蒙第一次获茅盾文学奖的小说《这边风景》即将拍成电视剧。该剧由《人世间》出品方承制,编剧为王力扶。原著小说以新疆农村为背景,从公社粮食盗窃案入笔,用层层剥开的悬念和西域独特风土人情,展示了一幅现代西域生活的全景图。

关于严肃文学改编:

如何从“纸面爆款”成为“荧屏爆款”

严肃文学影视化,如何做到雅俗共赏,不被市场裹挟的同时,又深得观众欢心?大平台、大卡司、高投入,不一定能保证一部“文学”经典,再度成为一部“影视”经典。从这些年来业内外人士对严肃文学影视化的各种“复盘”,可以看出,严肃文学影视化之路甚“难”,诸如筹备周期长、成本投入大。特别是改编不容易,如何既能尊重原著又能讲好故事,尺度需拿捏得当;过于依赖作品或者过分改编作品,都难获得成功。一流的文学经典如何避免成为二流的影视作品,十分考验创作团队。

导演毛卫宁:

文学作品的改编最难的是“还原”,因为这跟其他作品不一样,观众对这个作品从人物到情节都非常熟悉,并且有自己的想象,那么影视的还原是否符合观众的想象和认可?第二,是要让作品有“当下心”,从中挖掘出与当下年轻人认可的主题相结合的东西。此外,创作者要用更多适合年轻人的表达方式、语言,来完成对年轻观众审美的引导。

编剧赵冬苓:

对文学原著的态度是,又“尊重”又“不尊重”。所谓的尊重,就是要尊重原著的精神,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自由地去重新构架、重新创作,去扩展它的内容,去写自己的人物谱系、人物世界。

编剧王海鸰:

严肃文学的改编原本就不需要刻意去“迎合”谁,人性是相通的,其中有生命力的人物放在任何时代,都一样可以得到共鸣。

导演李路:

《人世间》的成功,是原著小说给文学转变成影视提供了基础:一是活生生的、立得住的人物群像;二是历史纵深向;三是故事的人间烟火味。

作家铁凝:

从文学到影视,这不仅是在描述一个过程,更标志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创造与接受的广阔空间。

作家莫言:

好的改编并不是刻板按照原著来讲故事,而应该提取原著精华,大胆想象,超常发挥,让一些看起来在原作里不起眼的细节,变成电影/电视里光彩夺目的情节。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