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消息!林友侨:人的一生,就是一段路

文/林友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总是相信,走不同的路,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走从未走过的路,会有意想不到的邂逅。

2022年春日的一个下午,岭南已热得有些发白,我和朋友阿军在乌坎港海边餐厅吃过饭,没有选择原路返回走国道,而是沿粤东黄金海岸慢慢行驶。车窗外,一边是蔚蓝的大海,一望无垠;一边是山水林田湖,步移景异,惬意极了。

车行不久,无意间发现,路边有块路牌写着,往左转的一条路,通往桥冲镇。我立刻来了精神,提议阿军往这条新路上走。桥冲镇地处陆丰市东南部,位置有点儿“偏”,我们早年外出去县城,乘车到省城,乃至去往全国,都不需要经过这个小镇。就是近年偶尔到海边玩,也不需要经过桥冲。所以我“走南闯北”几十年,游遍广东,却从未去过近在咫尺的桥冲镇。

如今偶然邂逅,我的心中,不由有了一种“久盼终得见”的期待和兴奋。

这条通往桥冲的乡道,是硬底化的水泥路,并不宽敞的路面,在田野间蜿蜒向前,若遇对面来车,就得小心避让,以防车轮滑落路旁低洼处。好在来往车辆不多。我们放慢车速,看路旁浓绿的树木和庄稼,自由散漫蓬勃生长;望远处不高的山,光秃秃一片苍茫。由于近海的缘故,山上石头裸露,草木稀少,好像被盐水浸泡过,给人一种干枯荒凉之感。

路过的一个个村庄,只见楼房,少见人影,在无云蓝天下,益显空寂和陌生。如此人间烟火稀,与现代都市的拥挤繁华,恍若隔世。

就在这时,有个“白沙村”的牌子撞入眼帘。我还没作出反应,阿军却问,那个开小店的老沈,不就是白沙村人吗?是哦,老沈一家在某工业重镇做小生意,卖糖烟酒,夜晚兼做烧烤,不知怎么就妨碍到一帮“闲人”,被他们借故砸了店铺。老沈忍气吞声,年轻气盛的小沈,气愤之下将手中烧烤用的铁条掷向肇事者,造成对方背部轻微伤,需要去医院包扎,惹下了麻烦。后经警方主持公道,老沈的儿子得以无罪释放。受此惊吓,淳朴的农村人选择了收拾行李打道回府,从此音讯渺茫。如今时隔多年,也不知老沈一家在老家干什么,过得怎么样了?

人生如寄,有乡土可寄,总还是幸福的罢。何况这白沙村也非平凡地,传说南宋末年,宋室将倾,宋端宗赵昰、卫王赵昺(后为帝)由驸马都尉杨镇等护驾至陆丰甲子门,这白沙村的三世高祖沈功隆迎驾回乡,驻跸太祖祠,为勤王扶宋不惜涉险,“白沙古村”堪为忠义之乡。

思量间,不期来到了慕名已久的“大塘村”。大塘村位于桥冲镇西南部,村落南北各有一条河流如玉带环绕,故称“金带塘”,简称“带塘”,后称“大塘”,历史上以“盛产”系“金腰带”的公职人员闻名,素有“文明乡”美称,是同祖同宗的卢姓集居地。陆丰“大塘卢”的声名,如雷贯耳。以地名加姓氏而入我心者,“大塘卢”是头一个。

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佛山认识的第一个老乡,就是大塘村的人。他是我三弟的同学,当时在化纤厂工作,我从部队回乡探亲路过佛山,与在此读书的三弟去找他,我们特意在化纤厂门口的飞马雕塑前照了相。转眼间,岁月远遁,我已在佛山定居二十余载,昔日的经济民警小卢也成长为一名资深警察,深潜一线三十年,把他乡住成了故乡。他文武兼修,写得一手好书法,在警营尽情挥洒“大塘卢”的风采,却与故土渐行渐远,心中难免生出无限遗憾。

匆匆领略大塘古村,古民居群布局整齐,骑楼商铺堪比圩镇,大异于一般村落。与之相邻的桥冲镇或过于年轻和普通,反而没给我留下太多印象。我们穿街而过后没有过河继续往前走,而是再次临时起意,将车拐弯,导航前往南塘镇的环山古寺,去寻找另一番风景。

环山古寺坐落在五峰山麓的环林村境内,俗称“石佛庵”,也称飞来佛寺,始创于南宋建炎年间,至今已接近九百年历史,是陆丰市唯一的石窟寺,据传也是佛教在粤东地区比较早的一处发祥地。我常在内南碣公路边的指示牌看到这一处古迹的存在,也曾探访无果,至今无缘得见。今日心悠悠,最宜去云游,遂决定再次前往寻访。窃以为,缘分如禅,随意就好!

从桥冲镇转道南塘镇,一路上绿树依旧,景色不变,村村的路口,一样设有临时“岗哨”,以检查过往的外地车辆和陌生面孔。因彼时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广东多地受到蔓延,陆丰也不例外。所以,当我们在山间穿过九曲十八弯到达环山古寺时,巍峨的古寺静卧空茫,金光灿灿,神采飞扬,寺门外却立着一块牌子,红纸黑字大写着“暂停开放”。这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阿军不甘心,见寺门左侧立一大鼓,鼓前悬挂鼓槌,就随手用力撞了一下。“轰!”鼓声悠扬,山呼树应,燕雀惊飞。我心想坏了,肯定惊扰寺内清修人了。果然,古寺侧门开处,探出一个和尚头来。阿军反应极快,笑问出家人,能进去参观吗?年轻的和尚道一声“不行”,便将侧门关闭。心有不快而不动声色,这当是出家人最大的宽忍。

我们在寺外转了转,见古寺左前方有几株古荔枝树浓绿如墨,状如华盖,一树连着一树,无边如佛,深为震撼。此时荔枝树上繁花似锦,蜂蝶翩跹,春意正闹,丰收在望。一树荔,万点红,东坡见了,如何能不长作岭南人?

环山古寺距内南碣公路不远,出得公路即可大路朝家,结束此行。阿军自信满满,以为能找到出路,未导航就往前开,竟开入了内湖镇境内的赤岭村和赤壆头村。也活该我与这两个村有一段缘要理会。

赤岭村,是我母亲早年的伤心地,一生的牵挂处。1943年,粤东大饥荒,我的外公贫病而逝,外婆远走他乡,留下两个幼女,6岁的母亲托付亲人抚养,可怜的小女才两三岁,送给了赤岭村一户人家做童养媳。母亲懂事后前往寻找,人家告知早已夭折。从此赤岭村成了母亲的心头痛,至死都在惦记她的这个妹妹。几年前我曾撰文“寻亲”,对这个小姨妈的生死提出质疑,可惜在一步步接近真相之时,母亲撒手西游,闭目前还为她心心念念的同胞含着两汪浊泪。

唯一牵挂的人走了,小姨妈变得遥远而陌生。七十多年生死茫茫,莫说人已不在,就是真的还在,又当如何?找到的也许会是一段伤感,一种深深的失望。于是,我们选择了随缘,让缘起缘灭,随风起落......

赤壆头村则是一个喜剧收尾的故事。约莫五十年前,这里有个女孩,出生后全身浮肿,久久不退,家人怕难以养活,有意送人。我叔叔家头几胎清一色男丁,担心儿子多了将来娶不起老婆,就收养了这个女孩。在我奶奶一口白粥一口药水,一把屎一把尿的悉心照料下,女娃奇迹般活了下来。长大后虽没作成我的堂弟媳,却作为我的一个堂妹出嫁......

两个女孩,不同的年代,相似的遭遇,不一样的结局,都是天地的造化,命运的偶然安排,人终归无可奈何。

人的一生,就是一段路,通往一座村庄。有人从那里出来,没再回去,有人从这里进去,没再出来。他们很难在路上相遇。就像我,早知有这么几个村庄,一座古寺,相去均不甚远,却都是第一次邂逅,令人长叹!

作者简介

林友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海外文摘》《散文百家》《散文选刊》《人民日报》《羊城晚报》等报刊,并被新华社、学习强国、人民网、海外网、《收获》APP等平台广为转载,被《2022中国精短小说年选》《中学生阅读课》等书籍收录,被“中考语文冲刺高分训练现代文阅读”选入解析。

文章来源:渤海文学

编辑:胡睿    

关键词: 黄金海岸 散文百家 中国作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