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速讯:广州考古往事丨1953:西村石头岗1号墓揭开广州现代考古序幕

■随葬铜镜

1953年初,广州西村石头岗基建施工发现古墓葬,考古人员随即进场清理,由此揭开了广州大规模田野考古的序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953年至今已经70年。70年里,以麦英豪先生为代表的几代考古人奔走在建设工地,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发掘了南越王墓、南越国宫署遗址、北京路千年古道、南汉二陵、北宋西村窑等一批重要考古遗址,抢救和保护了“蕃禺”漆奁、“文帝行玺”金印、汉代金饼等精美文物,也留下了一段段生动、鲜活的“考古”记忆。

■随葬铜鍪

■随葬铜鼎

往事如昔。2023年,我们通过一项项重要发现回望广州考古70年之路,以此总结过去、启迪未来。

西村石头岗位于广州城西北郊,距离广州城区中心(今北京路、中山四路一带)直线距离约3.5公里。麦英豪先生在《得失寸心知——田野考古历程的一些回忆与思考》文中详细记述了石头岗1号墓的发现及处理经过。

“解放初期,广州失业者众,百废待举。为解决劳动者的生活困迫,广州市政府实行“以工代赈”,劳动者在参加如修筑公路、开山劈石等市政建设工程中取得报酬。西村的士敏土厂属于当时为数不多的大型企业,要扩大生产,兴建工人宿舍,把附近的一个土岗——石头岗夷平用作建筑地盘。平土工程于1952年底动工,翌年1月已挖到岗腰位置,发现了一座木椁墓。由于工地的‘工赈队’员中无人知晓这是古墓,棺、椁被拆毁,随葬的器物被取出堆放地上。幸而工地办公室人员把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市政府。朱光副市长(其时兼任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亲自到工地查看,认定是古物,指示工地负责人告知市文管会办公室派人处理。”

■随葬玉璧拓片

■随葬漆奁

“我和黎金同志到达工地后,见到不少人在现场围观,被拆毁的木椁板和棺木板横七竖八地堆叠在一起,其旁放着几十件器物。我们向发现这座古墓的‘工赈队’挖土工人了解情况,他们说:不知道是古墓,当初挖土时露出个像个大木箱模样,以为是地下的防空洞,上面有大木板盖着,撬起盖板,里面满满的水,拆开侧边的木板,水全放了,中间有副棺材,未见有人骨,周围有许多器物。我们把棺材和器物移开,拿来一根大杉木敲打底板,有隆隆的响声,以为下面还有一层,于是把整个大木箱拆了,底板下面只见到平铺的两条长木(即椁下垫承的枕木)。我们不可能在现场逐一清点,随即雇车把器物运到广州博物馆,棺椁大木运回文管会办公室另地存放。到1960年编写《广州汉墓》时,我们依照广州博物馆的账册核对这批出土器物,计有:瓮1、罐5、三足罐1、三足盒2,共9件陶器;铜器有扁壶1、提筒1、鼎2、釜甑1(套)、盉1、盆3、勺1、铙1、镜2、玉具剑3、短剑(匕首)2、戈2、削3和大“半两钱”1枚;还有残铁器2件;玉器有璧1、带钩1、印(无字)1和石砚1(套);漆器有敦1、盒1、环1、玦1和木板等木器残片、绢残片。”

该墓发掘时编号“53西石M1”,《广州汉墓》收录时编号M1097,归为Ⅱ型3式(竖穴木椁单室墓)。该墓的形制结构不详。黎金先生在《广州市文物志》描述:木椁用巨板累筑,墓发现时被拆毁,估计原长约4米多。木棺髹漆,也被拆毁。

53西石M1随葬器种类多,且相当精美。《广州汉墓》报告该墓的随葬器物编号至少有57个。黎金先生描述,该墓出土的陶器全属南越式的,有瓮、罐、三足罐、三足盒、瓿等13件。铜器20件,除了扁壶、鼎、釜、鍪、甑、盉、盆、勺之外,还有瓿、提筒等南越式器物和楚式的龙纹镜2面。此外,还有大玉璧、玉印(无文字)和玉带钩各1件,玉璧和玉带钩的质地坚致,造型优美。漆器多已朽坏,其中1件镶嵌玉片的漆敦(残、只存盖)尤为罕见。另1件椭圆形长漆奁,长28厘米,有“蕃禺”两字烙印。“蕃禺”即“番禺”,是秦汉时南海郡的郡治。这是“番禺”地名见于考古实物最早的一例。漆奁的烙印说明它是当时的番禺工官所制造。墓中还出土3把玉具剑,2把铜短剑和2把铜戈,因久埋地下,铜质腐蚀朽坏,墓主尸骨亦朽没无存。墓中所出的1枚铜钱为秦的大“半两”钱,所出陶器的器型花纹都很早,因而推定这是一座秦墓。此墓陪葬器物珍贵及兵器如此之多,表明墓主的身份较高。

■广东迎宾馆内任嚣墓纪念碑

■《广州汉墓》书影

麦英豪先生认为,此墓随葬铜器之多,在广州已发现的南越国早期墓中无出其右。结合“蕃禺”烙印、陶器纹饰,可将此墓年代定为南越早期的前段,即公元前214年-前204年这个时间段。关于53西石M1的主人,麦英豪先生根据墓葬结构、随葬器物并结合文献,认为“墓主是任嚣,或可说是有理有据的”。任嚣是秦军著名将领,首任南海郡尉。关于任嚣墓位置,历代学者意见不一。今解放北路广东迎宾馆内有任嚣墓纪念碑。

麦英豪先生回忆,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在清理石头岗1号墓工作的基础上及时成立考古组,配合市区各项基本建设工程开展调查发掘工作。当时主力人员是黄美琛与李敬镒(二人在1952年秋冬参加了由中南行政委员会文化部文物科顾铁符科长率领的考古人员在长沙进行考古发掘的实习,从广州博物馆保管部临时借调而来)。麦英豪和黎金先生从1952年9月到文管会工作,当时已成为考古组的成员。1953年,考古人员在石头岗工地发掘秦到明代墓葬47座。

《广州汉墓》发表1953年石头岗汉墓22座,其中西汉早期即南越国时期墓葬14座,包括Ⅱ型1式(有腰坑木椁墓)4座、Ⅱ型2式(底铺小石木椁墓)1座、Ⅱ型3式(竖穴木椁单室墓)7座、Ⅱ型4式(有墓道单室木椁墓)1座、Ⅲ型2式(有墓道分室木椁墓)1座。近年来,考古人员在西村一带新发掘南越国时期墓葬逾百座,其墓葬形制结构和随葬器物风格总体上呈现出比较强烈的越人习俗。这些新材料非常有助于探讨53西石M1的墓主人身份等信息。

西村石头岗1号墓,作为广州现代考古“第一号墓”,出土了“蕃禺”这样的重要文字材料,以及数量丰富且彰显身份等级的文物,无疑为广州现代考古开了一个好头,无论是对于西汉南越国考古,还是在广州现代考古学史上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本版文图由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编辑:温卓涛    

关键词: 广州博物馆 广东迎宾馆 田野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