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出台公园建设指导意见:完善露营、徒步等功能

新快报讯 1月31日,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在官网挂出了《关于推进广州市公园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积极完善公园的家庭露营、亲子徒步等旅游功能,谋划“百年公园”。


(相关资料图)

2025年公园数量达1500处

意见提出,到2025年,广州要初步形成公园城市格局。全市公园数量达到1500处,绿道达到4000公里,碧道达到1506公里,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公园连通比例达到70%,建成区4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林业园林碳汇能力年均增长16.5万吨/年。

到2035年,基本建成公园城市。全市公园不少于2000处,绿道不少于4500公里,碧道不少于2000公里,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低于92%,公园连通比例不低于80%,市民对绿色生态空间满意度显著提升。

积极完善家庭露营、亲子徒步等功能

意见提出,结合城市更新,充分利用滨水空间、公共建筑退线空间、街旁空地和高架桥底空间,按照每15分钟社区生活圈至少建设1处社区公园、每5分钟社区生活圈至少建设1处口袋公园的标准,大力推进社区公园和口袋公园建设。

此外,实现园城功能融合。激发公园活力,面向全年龄段人群需求,提供为老适老、儿童友好、吸引年青人的就近活动空间,加强公园与体育、文化、科教、露营、低碳等功能有机融合,实现公园城市可感、可知、可享、可用。

其中,包括积极完善公园的家庭露营、亲子徒步等旅游功能,营造更丰富的自然体验和更多元的功能活动,引导市民走向大山大水,提升绿色感知,拉动旅游内需消费。

此外,谋划“百年公园”,强化广府文化和岭南园林特色,加强乡土树种运用,全方位、多领域打造广州公园品牌,创新公园文化活动举办模式。

保护和传承有地域特色的树木和公园

意见还提出,严格保护城乡绿化风貌,保护和传承有地域特色的树木和公园,将独具特色的历史名园、古树名木纳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畴。尊重历史城区空间格局肌理,持续塑造越秀山-海珠广场传统轴线和燕岭公园-海心沙现代轴线地区的绿化形象,推进文化地标及周边绿化提升,激活文化空间。

“十四五”期间重点谋划新建10个公园

“十四五”期间,重点在白云、黄埔、天河交界地区,试点建设森林公园群,高标准提升帽峰山、天鹿湖、火炉山、凤凰山、龙眼洞等森林公园品质。谋划新建10个公园,探索多途径营建绿色公共空间,满足居民就近休闲游憩需求。依托存量资源,新增慢行道60公里、改造提升30公里,实现环翠慢行贯通。

此外,开启千园融城行动。依托番禺、黄埔、增城、从化等郊野资源,规划建设2个郊野公园和4个古树公园。大力提升社区公园和口袋公园服务覆盖能力,新增社区公园不少于55个,新增口袋公园不少于200个。推进10个体育公园新建或改建。推进城市公共空间儿童友好改造,每区建设不少于1所区级儿童活动中心。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彤

审发:陈志龙     编辑:马壮     校对:任倩妮

关键词: 服务半径 森林公园 地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