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焦点:乡村振兴日记(608)那一天,我转山转水转测距仪,跟着工作队谋划修渠保丰收
(作者:谈明哲 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小三江镇乡村振兴大学生志愿者 派出单位: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团委)
2022年9月13日 星期二 天气 晴
(资料图片)
烈日当空,小三江镇的省洞水、甘宝水、文佳水都“瘦”了,这三条汇入中洲河最终流入绥江的支流“汛期反枯”,河道近乎断流。“秋老虎”的高温“烤”验着小三江镇的农业生产供水,一场保障粮食丰收的“战役”打响了。
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乡村振兴大学生志愿者,我在8月初报到后就经常跟着广州市花都区派驻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小三江镇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转山转水转测距仪,为在偏远的山田修灌溉水渠寻找最佳路径,尽力为干涸的农田“解渴”。这段时间我们实地测量了五个村共7个农田水利项目,感受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艰辛。
今天,我又跟着工作队,一顶草帽一部测距仪,一步一个脚印,踏着山上崎岖不平的道路,测量杂草丛生的水渠。
▲驻小三江镇工作队队长挂任镇党委副书记黄新元(右二)带领队员们调研农业灌溉水渠。
“搞出三面光的水渠就好了。”为我们带路的登阳村支书黄凤实感慨道,“尽管我们山里有水源,可现在没有三面光的水渠不行,大家都知道要珍惜水资源了。”为了维护好山上的水渠,黄凤实还安排村民清淤清杂草,汩汩泉水从山上流入山下稻田。
▲工作队踏着崎岖不平的道路测量水渠。
在连日来的实地调研过程中,来自广州市花都区水务局的工作队队员彭毅对各村的村干部进行了专业的指导,提出了专业建议;工作队积极跟进指导村委会完善水渠三面光项目前期筹划,并持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高质量落地。
▲秋粮丰收在望。
据黄凤实介绍,登阳村玉米再获丰收,晚稻也长势良好。“今年打下的粮食比往年多,请工作队继续帮我们推销到广州,能卖个好价钱,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就更高了。”黄凤实笑呵呵地说。
编辑:朱颖洁 校对:马少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