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10天,2023年高考有哪些新变化? 天天热议

距离2023年高考还有10天时间,再过10天,各地学子们将踏上考场,迎来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考试。作为新冠疫情“乙类乙管”新形势下的首次高考,2023年高考有哪些新变化?各地如何部署高考工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多地报名人数上涨

湖南、四川等地创新高

2023年高考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省级统考和高校的招生考试时间,分别由各省级招委会和高校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确定并发布。

近日,多地都已公布打印准考证以及确切的考试时间。近期,部分地区还公布了今年高考报考情况。可以注意到,多地报名人数增加,一些地方还创下历史新高。例如,2023年,湖南省高考报名人数共有68.4万人,比上年增加2.9万人,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另据媒体报道,今年,四川省高考报考人数超80万,创历史新高。

2023广东高考还会分A/B卷吗?

在广东实行新高考以来,虽然在考试录取上都发生了变化,但据官方最新回复,到目前为止,今年广东仍然采取AB考卷的形式。一般情况下,答题卡会显示【试卷类型】,考生需要根据自己领到的试卷类型,如实在试卷类型中填涂【A】或者【B】。

两地发布2023年高考温馨提示

●汕头

5月19日,汕头市教育局发布《汕头市2023年全国普通高考温馨提示(一)》。

温馨提醒中明确提出:考前30分钟(非英语的外语科目为考前35分钟)安排进入考场。

此外,考生需提前备齐考试物品,严禁携带考试无关物品进场,包括以下要求:

1.考生应提前收纳好个人身份证、准考证、必要文具等物品,并放置在显眼位置,方便保管和携带。如到达考点发现准考证或身份证丢失等情况,请不要惊慌,第一时间联系带队老师或考点现场工作人员,寻求帮助解决;

2.考生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正牌的2B铅笔及笔尖达到0.5mm的黑色签字笔,严格按照考生守则规定,携带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直尺、圆规、三角板、橡皮、透明文具袋或透明水杯等进入考场,其他与考试无关物品不准带入考场;

3.考生可佩戴机械手表(或石英手表)入场,严禁携带各种无线通讯工具(如手机、无线耳机、智能手表、运动手环等)、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涂改液、修正带以及不透明的文具盒(袋、套)、不透明水杯(含饮料),或考试相关资料(含有字迹的纸张、上一场次考试资料等)等物品进入考点考试封闭区域和考场;

4.为确保考生顺利通过入场安检,提高安检效率,请考生尽量不要携带考试无关物品赴考,避免因携带违禁物品导致无法顺利入场。

梅州兴宁

5月24日,兴宁市教育局发布致全市2023年高考考生及家长的公开信,其中提到:考生可在开考前60分钟进入考点。按规定,每科开考15分钟后(非英语科的外语科目考试开考前15分钟),禁止迟到考生进入考点参加当次科目考试。

今年高考将全面实行考生入场“2+1”安检模式,即必须经过“两次金属探测仪+一次智能安检门”检测。考生要自觉配合接受入场检查,留足入场健康检测、身份验证和金属探测仪检查的时间。

高考必备清单&违禁物品清单

高考时哪些物品可以带进考场?哪些又是违禁物品?由于各地每年都会对这方面信息作出明确规定,且总体变化不大,以下内容为往年高考考场规则,仅供参考。

必备清单

准考证、身份证(现役军人身份证件)、医用口罩、健康申报(视今年情况而定),考生入场,除2B铅笔、书写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橡皮擦、直尺、圆规、三角板、橡皮、透明文具袋、透明水杯外,其他任何物品不准带入考场。

能带物品

1、矿泉水:瓶子要完全透明,如果有外标签,要将其撕掉;

2、透明文件袋:可以将身份证、准考证、文具装起来,以防丢失;

3、外套:以防空调太猛着凉;

4、雨具:放在考场外面就好了。

注:如果要带矿泉水,记得放在椅子或者地板上,不要放在桌子上,以防弄湿试卷、答题卡等;垫板、草稿纸由考场发放,但不准带出考场。

违禁清单

严禁携带各种无线通讯工具(如手机、无线耳机、智能手表、运动手环等)、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涂改液、修正带以及不透明的文具盒(袋、套)、不透明水杯(含饮料)等物品进入考场。

特别提醒:考生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受信息功能的设备,无论使用与否,将被取消各科考试成绩。

高考应急处理全攻略

5月23日,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也发布了一份“高考应急处理全攻略”↓↓

考前这些要备好

证件类:

身份证、准考证(建议大家多打印几份,家长可以随身携带1-2份。)。

文具类:

2B铅笔(2-3支)、黑色签字笔、橡皮、作图工具。

其他:

舒适透气的日常衣服、皮筋、发夹(女生)、一副备用眼镜(近视的同学)、雨伞、遮阳帽、纸巾、清凉油、口罩、巧克力糖果(防止低血糖)、饮用水。

考试当天应急包

1.可以戴手表吗?

考生携带普通的机械式或石英手表,但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是明确禁止带入考场的。具体请咨询监考老师!

2.可以携带面巾纸进入考场吗?

如果考生感冒需要带纸巾进考场,一定要先向监考老师说明情况,经检查后才能带入。

3.可以带个包子或者饼干、巧克力进考场吗?

考试时间紧迫,建议吃饱点再进入考场,保持最佳状态!此外,由于饼干、巧克力等零食大部分外包装都是不透明的,因此必须征得监考老师同意、经过监考老师检查后方可带入考场。

4.对着装有要求吗?可以穿校服进场吗?

此前有些地区的考生是不允许穿校服进考场的,但是广东往年都没有这个要求,同学们可以听从老师的安排。

5.可以用0.35mm或者0.2mm的笔吗?平时写惯了?

建议用0.5mm的笔作答,这样答卷扫描进电脑能达到较好的阅卷效果。如果怕到时候写不惯,建议这几天改用0.5mm的笔写字,提前适应一下。

6.带没有存储功能的计算器可以吗?

不可以,计算器属于违规物品,不可带入考场!

7.小米手环可以带进考场吗?

小米手环属于智能手环,不得带入考场。

8.风油精、眼药水、时间沙漏、自备食物、自带药品…等没有明确说明的物品可以带进考场吗?

正常情况下是不能携带的;如果确实有特殊情况,征得监考老师同意、经过监考老师检查后方可带入考场。

9.可以戴金属框眼镜吗?

可以,进考场前先给老师检查一下即可。

10.可以戴配饰吗?项链或者手绳之类的?

可以的,跟监考老师说一下就行。如果老师实在不让就摘下来放在书包里面,或者让老师帮忙保管一下。

11.赴考途中遇突发情况怎么办?

如遇到紧急或突发情况,立即主动向家长、班主任或有关部门寻求帮助,确保顺利参加考试。 

12.考试过程中互相传递考试物品?

考生遇特殊情况需借用考试用品或需要帮助时,应及时向监考老师举手示意,让监考老师帮助你,而不是直接向周边考生寻求帮助,否则既影响其他考生正常答题,又可能造成双方违规。

13.考试过程中,是否一直需要佩戴口罩?

今年考试是否需要佩戴口罩,以考试院2023考生准则发布为准。

14.草稿纸能带走?

将试卷、答卷(含答题卡、答题纸等)、草稿纸等考试用纸带出考场的,应当认定为考试违纪。所以要切记:自己从外面带了什么进来,就只能把那些物品带走,其他的都不要拿出考场。

15.没有按时间要求进行答题?

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前答题或者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继续答题的行为,应当认定为考试违纪。”所以一定要听清指令。考试期间多注意考场的时间语音提示,合理分配答题时间,提前填涂答题卡。

16.高考坐错位置?

未在规定的座位参加考试的行为,应当认定为考试违纪。要按规定要求对号入座,考点内有考生的考试编号、场内有座位号,考试前仔细看清楚。

17.答题卡可以折叠吗?

答题卡不能折叠。考生在考试时要保护好答题卡,保持答题卡卷面整洁、清楚,不能折叠答题卡或在书写过程中造成答题卡破损,以免影响答题卡的扫描。

18.去错考点、忘带或丢失准考证怎么办?

注意!各科目开考15分钟后,考生不得进入考点参加当场科目考试。

考试前两天,大家可以先去考点踩点,熟悉考点的周边环境,计算一下路上所用时间。考试当天,提前出门,如遇突发状况可出示证件向交警寻求帮助。

如果临考前不慎丢失身份证,应立即向户籍所在地派出所申办临时身份证,持临时身份证参加考试。

如考生临时忘记携带身份证,须在考前向监考教师报告,经考点领导小组批准,可先参加考试,但在下场考试前要向监考教师交验身份证。

19.忘带(或损坏)文具或其他考试用品怎么办?

考试前一天,我们一定要再三检查好准考证、身份证件和文具、耳机等相关考试用品。如果在到达考点后发现忘带文具或文具有损坏,千万不要自己回家取,可在考场附近文具店购买,或者向其他考生借用,时间允许的话也可以让家人送来。

如果在考试过程中文具损坏或缺少文具,不能擅自离开座位,可向监考老师寻求帮助。

20.考试时紧张大脑空白怎么办?出现暂时遗忘怎么办?

是我们面对考试太过于紧张造成的,这个时候要通过心理暗示和深呼吸来抑制紧张情绪。我们可以告诉自己“我复习得很好,一定会考出好成绩”、“我是最棒的”。

如果答题过程中出现暂时遗忘,可以先从简单基础的题目做起,进入答题状态后再做复杂题目。

21.下午考试犯困、身体突然不适怎么办?

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情绪紧绷反而会容易让我们注意力不集中,如果考试时犯困,可以按压天池穴、睛明穴,或者短暂望望窗外,也能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

考场上,如果想上厕所或者身体出现不适,一定及时向监考老师举手汇报,以免分散注意力影响考试。

来源:中国新闻网、阳光高考信息平台、高考直通车微信公众号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