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品消费渐趋日常,但大多数消费者竟有“送礼焦虑”?

数据说,越年轻、跟另一半关系越不稳定,越容易为送礼犯愁

到底送什么好呢?每年2月,大概是一年中直男社交平台槽值最高的时候,各种送礼事故会因春节、情人节等节庆集中爆发。大家或许不那么在意自己的互联网形象,但难免担心,送礼能力是否真的会对亲密关系造成影响。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2022年中国礼物经济产业研究与用户消费行为分析报告》(以下简称《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8-2020年中国礼品经济产业市场规模从8000亿元增至10913亿元,呈逐年递增趋势。2021年市场规模达11568亿元,2022年市场规模达12262亿元。来而不往非礼也,显然,在中国巨大的礼品消费需求支撑下,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礼品经济”。

■策划:新快报记者 罗韵 ■统筹:新快报记者 梁彧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彧 ■制图:廖木兴


(资料图)

01

礼品购买时间从集中到分散

在过往的既定印象中,送礼是节庆的“指定动作”,但据《分析报告》调研数据显示,受访对象中会在平时给自己、家人、伴侣、亲友购买礼物。消费者对于礼品消费的态度和观念已经逐渐改变,过去中国礼品消费主要集中在传统节庆日如春节、中秋、端午等,但随着人们送礼观念的逐步改变,节日庆祝常态化,礼品消费正从集中走向分散,变得更加重视日常生活中情感的实质传达。

礼品消费渐趋日常,令更多的资本进入赛道,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礼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中的礼品行业公开披露的融资事件来看,2022年主营化妆品类的B2C电商HARMAY话梅获2亿美元的D轮融资;企业礼品解决方案平台焕礼获1000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2017-2022年,我国礼品行业的投资主体主要是第三方投资机构,例如高瓴投资等私募基金管理机构,以及不惑创投等风投机构;其次是民营企业与企业投资资本,例如苏宁、来伊份、锦元黄金、联想之星等。

礼品渠道份额逐渐变化、电商采购优势崛起、礼品消费品类的更新换代、新生代消费习惯的不断改变、渠道供应商的转型调整,这些都驱使着礼品行业往新的方向发展。《分析报告》预计,2024年中国礼品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3万亿元大关。

02

礼品行业边界不断被打破

礼品消费市场不是一成不变的,反之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比如以往送礼都是大包小包,较为繁重,不是很方便,而如今礼品市场有全新的特点,消费者对礼品的需求已经延伸到尊贵、时尚、潮流、便捷化等方面,所以在选择礼品的时候会多方面考虑。

以新春礼盒消费为例,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新春礼盒消费者行为洞察报告》调研数据显示,预制菜(23.4%)首次成为中国消费者新春礼盒十大选择类型之一,具备养生、健康概念的茶叶(52.9%)、保健品(27.2%)是消费者购买的热门类型。在购买新春礼盒时,中国消费者最主要关注的因素是品牌,占比64.8%,其次是品质和口碑,分别为64.7%、57.6%。

预制菜在礼品消费市场的走俏,与近几年C端客户对预制菜的旺盛需求脱不了干系。需求驱动发展,产业相互渗透,在未来,礼品行业的边界将会不断被打破,行业从业者只有迎难而上,看准趋势,不断创新,才能拥抱新生。

03

家人和伴侣是“收礼大户”

《分析报告》调研数据显示,受访者送礼对象最多的是家人和伴侣,分别是59.4%和46.7%。亲密关系中,送礼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行为。尤其是对伴侣,在《分析报告》的调研中,经常送夫妻和男女朋友礼物的比例分别是41.4%和33.8%。DT财经也曾对1114位读者发起过“送礼观”小调查,只有8.9%的受访者表示,基本不会给另一半或拟发展对象送礼。

在《分析报告》的调研中,受访者中认为应该经常送父母礼品的比例为39.9%,相比送岳父岳母高出10.7%,相比送孩子高出11.9%;认为应该每年送一次及以上礼物给父母的比例为77%,大多数受访者认同对于家人情感是需要通过礼品来表达的。

送给家人的礼品,多数考虑的还是以吃喝和健康为主。在《分析报告》的调研中,烟酒茶叶、保健品、休闲食品、按摩仪是大多数受访者选择给家人赠送的礼品,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开始送首饰、化妆品等颜值产品,给家人赠送礼品可选的产品种类正逐渐增多。

送给伴侣的礼品,则以化妆品、护肤品,金银、珠宝等首饰,休闲零食以及红包、鲜花为主。据天猫新生活研究所数据显示,今年情人节前一周,天猫上黄金、饰品搜索同比增长约30%。

虽然送的品类不同,但无论是送家人还是送伴侣,受访者送礼时关注最多的都是产品的实际效果和产品外观设计。除此之外在送伴侣时会更多注重产品品牌,而送家人时则更为注重产品档次。

04

男性“日常怀疑自己审美”比例远高于女性

最近几年,网络上频频翻车的送礼事件看得人瑟瑟发抖,我们越来越摸不准自己送出的究竟是“礼”还是“雷”。在DT财经的“送礼观”调查中,结果显示,2/3的受访者为送礼感到焦虑。尤其对于“有情人”来说,“送礼焦虑”似乎已经成为大家爱情中绕不开的黑洞。越年轻、跟另一半关系越不稳定,就越容易为送礼犯愁。

在购物软件随便搜一下“送女友的礼物”“女孩收到都哭啦”或者逛一下豆瓣劝分小组,就能出现无数让你忍不住想问“为什么要有这种东西”的神奇存在。比如一打开便面临“社死”的有声情书、关不掉音乐和闪灯的手写贺卡,以及忽然流行的“抄《上林赋》,得一心人”,让人想不通为什么情侣需要用古代臣子劝谏君王的文字,甚至还是抄在圣旨一样的卷轴上来证明情比金坚。还有各种各样的定制产品,网易数读2021年在某电商平台以“七夕礼物男生”为关键词搜索,统计销量前百的商品中,43%为各类定制款商品。定制款商品虽然是独一无二的,但在购买时需要融入自己的创意巧思,还需要投入一定的沟通成本。现实中的定制礼物多是定制易拉罐、定制相框、定制画、定制牌匾等等。定制的方式也很单一,或是刻名字,或是印照片,或是来段土味情话。

别以为这是段子,据天猫新生活研究所于2023年2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情人节前一周,95后用户买走了更多的有声情书、手写贺卡、DIY手工以及亲手制作的花束。在他们的情人节购物清单里,立体拼图、泡泡机、彩虹曲奇、零食大礼包、考古趣味盒、流沙画摆件、纸雕灯都列在其中。

在DT财经的调查中,“不清楚对方喜好”和“不知道到底该送什么”,是造成大家送礼焦虑的主要原因。不同人群在一些次要焦虑点上有不同的偏向。关系越稳定,就越容易因为礼物无法送出新意感到焦虑。调查还显示,男性“日常怀疑自己审美”的比例远高于女性,女性在送礼大业中,更容易受到“囊中羞涩”和“很难送出新意”困扰。

数据来源

艾媒咨询《2021-2022年中国礼物经济产业研究与用户消费行为分析报告》、艾媒咨询《2023年中国新春礼盒消费者行为洞察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礼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网易数读、企查猫、DT财经调研、天猫新生活研究所

关键词: 分析报告 数据显示 市场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