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播报:粤港恢复通关一月有余 多项新政为何率先聚焦在“人”身上?


【资料图】

从本月20日起,往来港澳人才签注在广州首发,内地六类人才今后在签注有效期内,就能实现往返港澳“说走就走”;同天,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服务高质量发展大会也在广州召开,广东宣布将推动多领域试点跨境执业、放宽港澳人才内地执业门槛。就在21日,澳门青年实习计划签约启动,年内将推出六个专项实习,打造澳门青年专属的实习就业服务平台。

自粤港恢复通关已一月有余,粤港澳三地抢抓机遇密集出台多项新政,为何纷纷率先聚焦在“人”身上?

从“先行一步”到“更进一步”

其实,粤港澳三地对于人才的渴求,早有迹可循。

自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时就提出:要建设人才高地,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引进人才环境,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快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

既要建设“高地”,又要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四年来,粤港澳三地一直在探索推动人才流动方面实现“相向而行”:湾区“就业通”“人才通”“社保通”“治理通”一步步深入推进;一批高质量建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也在此期间建成。

不拘一格方有所得。要更进一步,还得打破常规,继续寻求最有利于三地人才流动的“最大公约数”。

2月20日 广州市6名科研类人才首批获发往来港澳人才签注

关键词: 创新创业 有效期内 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