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速读!心衰患者装上钢铁“中国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郑俊猛在介绍“人工心脏”使用情况。 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摄

​首批国产“人工心”投入使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成功安装

新快报讯 记者黎秋玲 通讯员黄睿 沈丽娜 程颖报道 一个重约400克的人工心脏,日前植入了梁叔(化姓)的体内。这款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简称“人工心脏”),是全国首批投入使用的国产“人工心”。在它的帮助下,早前因缺血性心肌病、心肌梗死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无效的梁叔,获得了“重生”,达到出院条件。

心脏病是人类的一大杀手,得了心衰的病人,如果得不到供体做心脏移植,一年的生存率只有50%左右。如今心衰病人不用心脏移植,通过安装人工机械心脏系统,也能达到延续生命的效果。

2022年10月,梁叔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求医,被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心肌梗死的他在优化药物治疗之后仍然浑身无力,反复受心衰发作的折磨,出现“极易猝死”的情况。

“整个左心功能低下,普通的药物治疗和手术的作用已不大。”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外科郑俊猛教授表示,治疗团队与家属充分商量,决定为梁叔开展“人工心脏”植入术。

2023年1月10日,郑俊猛教授团队成功为梁叔进行了“人工心脏”植入及右冠状动脉搭桥术,这次为梁叔植入的是国产“人工心脏”,是一个可以替代心脏工作的装置,血泵一端连接心脏,另一端通过一根人造血管缝合在大动脉上。机械动力替代心脏收缩吸出血液后,再泵出输送至全身,主泵头塞在心尖的位置,通过转子运转进行泵血,外置一个显示屏,可持续观察“人工心脏”转速及电量。

记者了解到,植入人工心脏后,梁叔需要定期佩戴一个小包,包内装着电池连着人工心脏,随时要保证是通电状态。电池续航时间6-8小时。据介绍,目前“人工心”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已发展到第三代,一般使用十几年没有问题,据统计,目前全国约30名患者安装上了国产“人工心”。

关键词: 人工心脏 中山大学 孙逸仙纪念医院